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鉴别诊断?
关于疱疹性咽峡炎,依据患儿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、与其他患儿的接触史,发热、咽痛、咽峡部疱疹及溃疡等典型临床表现,再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,多可作出诊断。在诊断过程中常需将本病与疱疹性口炎、溃疡性口腔炎等疾病进行鉴别。
鉴别诊断
多种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与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类似,容易混淆。但根据疱疹性咽峡炎的好发部位、典型临床表现,以及各项相关检查结果,通常不难鉴别。
1、疱疹性口炎
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(HSV-1)感染引起,传染性强,可通过飞沫传播,终年可见,无季节性。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,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,成人亦可发病。疱疹针头大小,成簇分布,易破溃形成溃疡或糜烂,还可继发感染,上覆黄色假膜。黏膜损害能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,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,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。患者还可有发热、淋巴结肿大等表现。该病具有自限性,一般7~10天可自愈,但易复发。
2、溃疡性口腔炎
多由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,无传染性,常见于营养不良、免疫力低下患儿。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、水肿,黏液增多,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、界限清楚的糜烂,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,形成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,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。溃疡好发于口腔的唇、颊、软腭或齿龈处的黏膜,病变处疼痛明显。患者还可有轻微口臭、局部淋巴结肿大表现。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;血液检查可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,中性粒细胞增多,CRP升高。
3、麻疹
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很强。病程早期出疹前24~48h可见口腔黏膜斑(Koplik斑),直径0.5~1.0mm,外有红色晕圈,开始仅见于近臼齿处颊黏膜上,但很快增多,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,但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,可留有暗红色小点。
4、水痘
主要因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,全年均可发生,以冬春季节多见,呈散发性,传染性极强。疾病所致的口腔疱疹可见于口内任何部位,水疱破溃后形成的溃疡,常有疼痛。水疱还可发生于躯干、头面等部位。
以上内容就是暨南大学崇爱医院耳鼻喉专科医师的介绍,看完上述文章若是发现疾病的出现必须要抓紧时间治疗,避免给自身健康带来更大危害。关注“暨南大学崇爱医院订阅号 chongai88811111”,了解更多资讯详情。